招生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会考网 - 会考 - 福建会考 - 正文-

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2013-9-30 19:25:56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部分内容的通知
闽教考〔2013〕17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的通知(教基一厅〔2013〕1号)要求和最新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有关内容,现对我厅颁发《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中的《文化生活》部分考试内容作如下调整。
将原考试大纲中的“9.1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9.2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9.3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9.4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整为“9.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10.2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和要求”。
请组织所属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和高中学校认真学习调整后的考试大纲,并遵照执行。
 
附件: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福建省教育厅
                                 2013年9月29日

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反映基础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阅读量、思考量和答题量适中。
4.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热点,又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适当探索开放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水平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和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会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考核为主,重视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试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时事知识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主干知识;能使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2.联系时事和生活实际,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和认识、分析和说明、评价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当年度时事,并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的通知》(闽教基[2013]25号)的精神。具体内容如下:
(一)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2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1.4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5 了解外汇与汇率;
1.6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4.3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1 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2 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1.4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必修2:政治生活
1.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
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求助或投诉;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3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 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 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和要求;
10.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0.4 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 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懂得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 理解意识的作用;
5.4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 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 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 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五)时事政治
1.当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4年1月份考试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大时事;2014年6月份考试为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大时事。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只可携带教材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
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
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为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为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为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0.85。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13年上半年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
    ·2012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校本科
    ·2012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本科新
    ·2012年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的高校本
    ·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的高校本科专业名
    ·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艺术体育)
    ·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公立院校)
    ·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名单揭晓
    ·985工程高校名单
    ·211工程高校名单
    ·2012中国大学文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教育学本科A++级专业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法学本科A++级专业学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经济学本科A++级专业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医学本科A++级专业学
    ·2012中国大学农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2012中国大学工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2012中国大学理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中国军校名单一览表(一本,二本,专科)大
    ·全国各省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网站大全
    ·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本科教育排行
    ·2012中国大学声誉排行榜发布可参考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八批省级重点专业
    ·福建省2012年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
    ·2012同意撤销建制的高等职业学校名单(
    ·2012教育部同意备案更名合并的高等职业
    ·2012年同意备案新设立的专科学历教育高
    ·截止2012年3月29日独立学院名单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西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师
    ·陕西教育学院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新疆警察学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普洱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广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转设为武昌工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转设为哈尔滨石油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
    ·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建立山
    ·在重庆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重庆第二师范
    ·四川教育学院转制改建为成都师范学院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兰州工业学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成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桂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后使用重庆警察学
    ·在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基础上建立昭通
    ·2012中国大学管理学B级以上学校名单(其
    ·2012中国大学艺术学B级以上学校名单
    ·2012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行榜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新疆
    ·同意贵州财经学院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
    ·同意陕西教育学院改建为陕西学前师范学
    ·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贵州理工学院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甘肃联合大学基础上筹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2012年高等学校青年
    ·江西省2011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
    ·江西省201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
    ·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前350名
    ·2011福建获准招生的23所本科和9所独立学
    ·2011福建获得招生资格的53所高职院校名
    ·2011年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
    ·2011年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11年中国大学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奖排行
    ·2011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
    ·2011年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
    ·2011年中国大学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
    ·2011年中国大学国家专利金奖排行榜
    ·2011年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11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
    ·2011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11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名
    ·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
    ·2010年全球大学排名榜top301-400
    ·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上海交大
    ·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OP500上海交大
    ·上海交大2010年全球大学排名榜top1-100
    ·2010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名名单
    ·2010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